在超深井(井深超7000米)压裂作业中,传统软管因耐温性差、易腐蚀导致频繁更换,成为制约开采效率的瓶颈。近日,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公司联合高校研发的“耐高温抗蚀压裂液输送软管”在塔里木油田成功应用,单井作业周期缩短至传统方案的1/3,标志着我国在极端工况装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
技术突破:三层复合结构攻克行业难题
该软管采用“内衬层-增强层-外护层”三层复合设计,内衬层由改性氟橡胶与纳米陶瓷颗粒共混而成,可耐受200℃高温压裂液(含5%盐酸)的持续冲刷,耐磨性较传统橡胶提升3倍;增强层采用高强芳纶纤维与不锈钢丝混编技术,在120MPa高压下仍能保持结构稳定;外护层则使用耐候性聚氨酯,可抵御-40℃至+200℃的温差变化。
应用案例:从塔里木到川渝的规模化推广
在塔里木油田某超深井压裂作业中,该软管连续运行120小时无泄漏,较传统软管寿命延长5倍。在川渝页岩气田的对比测试中,其单日压裂段数从3段提升至5段,综合成本降低40%。目前,该产品已通过API Spec.16C认证,并在中石油西南油气田、延长石油等企业实现批量供货。
行业价值:推动非常规油气资源经济开发
据测算,使用该软管可使单井压裂成本下降200万元以上,尤其适用于深层页岩气、致密油等难采资源。中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,推动产品成本降低15%,助力我国非常规油气年产量突破8000万吨油当量。